心灵百宝箱
心理电影《沙发上的心理医生》点评
  • 《沙发上的心理医生》

     曹立萍  

        这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心理故事片。故事以一则跨国换房信息将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美国纽约的心理医生和一个法国巴黎的舞蹈演员意外地连在一起。故事就从他们之间的换房开始,整个影片以一个心理医生的医患关系为背景,以两个主要人物的情绪、情感发展为线索展开。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以充满情调、浪漫、喜剧式的剧情将神秘、深沉,甚至感到疲惫和压抑的心理医生的工作、生活演绎成热情的,更富于人性的,自然的生活方式,真诚、坦率的生活态度,使他们从烦闷的情绪中得以解脱,并由此而变得轻松愉快,获得爱情。

       也许这部电影的艺术性和逻辑性不是很强,但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如果你正在学习做一个心理咨询师,那么,你将有机会从人性的角度,以临床心理学的眼光,在这部影片中感受一个美国心理医生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职业环境、工作方式,及其内心世界,甚至于从中领悟更多与心理咨询和治疗有关的非技术性要素和特质……。

        观看影片后,我感觉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引起我们注意,那就是剧中人物的情绪问题和剧中人物的个性特质。由此而引出了两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个是“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自身健康问题”;另一个是“为什么一个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舞蹈演员能够治病?”。

      首先,我们谈一谈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自身健康——

        影片一开头,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被病人无休止的电话和留言搅得烦燥不安的心理医生,他的名字叫哈瑞斯顿。当他面对具有恋母情结的病人开普顿时,自己深埋于内心的早年记忆被唤醒了。他知道自己深爱他的母亲,他和开普顿有同样的情绪体验,他难以自拔,因此也帮不了开普顿。他感到自己受不了了,只有选择离开。于是通过广告与远在法国的女演员索力涅换房。在索力涅到达纽约的同时,他到了巴黎。但在巴黎的际遇又令他十分狼狈地提前回到了纽约。非常有戏剧性的是,回到纽约的心理医生哈瑞斯顿又遭遇了新的尴尬——他发现自己的工作被索力涅顶替了。他回不了自己的家,因为连狗都不认识他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装成病人去见索力涅。

        当他躺在兰色的长沙发上时,他真的成了病人。他把他的所有情绪、烦恼全都倾述给了索力涅。而索力涅,这个天性聪慧而敏感的姑娘,理解他,安慰他,并且帮助他安全地从情绪困扰中走了出来。但是,当他满怀喜悦地要求索力涅继续会诊时,索力涅又陷入了情绪困扰中,原因是她爱上了这个装成病人的医生。但她不知道自己是真的爱还是移情。

        在这段反映心理医生哈瑞斯顿和演员索力涅的情绪困扰戏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心理医生与普通人一样,也受到自己的原生家庭背景和生存环境,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情感生活的影响,他们也会有情绪困扰和心理健康问题。但作为心理医生,与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他必须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使自己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否则就不能担当这个职业的工作。因为心理医生如果带着自己的某种情绪困扰,甚至心理疾病去面对病人,可能会把情绪感染给对方,也可能会被病人的情绪感染而失控。这样不但不能对病人有所帮助,反而使自己也病得更重。

        因此,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师,时时调理自己的情绪,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为什么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舞蹈演员能治病?”这个问题。

       我们能够看到,在舞蹈演员索力涅个性中有一种单纯、坦率、热情、善良的天性,这可能是她能够毫不费力地与病人建立关系的重要因素。

        前不久,我读到一本书,名为《西藏生死书》。这是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在西方各国云游并讲学的西藏活佛索甲仁波切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到心灵修行者的最高境界就是觉悟并放弃“自我”,达到“无我”。只有达到“无我”,才可以唤醒人们的认知真性,体会无量智慧的喜悦和自由。当时,我对“无我”这个概念的体会是模糊的。看完这部影片后,突然从索力涅身上看到了这种无我。也许追求成功的人总是会执着于自我,而恰恰又因为对自我的执着使得他们的成功受到局限。在这部影片中至少有2、3个片断和情节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一,当索力涅住进哈瑞斯顿家之后,病人开普顿第一次进来,就径直走到兰色长沙发上躺下并自顾自地说话时,这位女演员在万分惊异之中随即产生了慈悲心,不自觉地成了倾听者,并用毛巾为病人擦额上的汗。这时候,她就是“无我”的。是她的善良本性使她进入了“无我”的境界。

       第二,当另一位病人又来敲门,索力涅连连对他说:不!她不想让他进门。这时候,她的自我意识还很强,她想是:我不是医生,我不能接诊。可当病人对她说:我不舒服,我需要帮助时,她的无我又一次冲破了自我的阻挡。她让病人进了门。就这样,我们可以这么说,这个女演员成了一个“无名有实”的心理医生。而这个无名有实的心理医生又的的确确,真真切切的让病人“变得好多了”。后来,竟连医生家里的植物、光线和狗也变了,注意,这句话是出自于心理医生哈瑞斯顿本人!哈瑞斯顿原本是要去找她算帐的,他要去问她,为什么要冒充心理医生会诊!可是当他亲眼看到索力涅的所作所为之后,他无言了。不但不找她算帐了,反而被她深深地振撼和吸引了。为什么索力涅能使事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就是她的个性中的热情、坦率、开放和善良使她很容易与她的对象建立关系,同时也使她在那个特定的环境里,暂时忘记了自己是谁。她甚至于读起了弗洛伊德的书,并向安娜请教“转移”的咨询技术。

        第三,个片断,当那只叫爱德哥的狗被丽沙贝丝强行拉走之后,索力涅和心理医生哈瑞斯顿焦急地一起去追狗,他们一边跑,一边呼唤着狗的名字。当河对面的狗听到呼唤,拼命挣脱了绳子跳进河里,向她他们游过来时,索力涅不顾一切地扑进河里。而哈瑞斯顿并没有立刻跳下河去,他先是往前跑,然后又边脱外衣边往回跑,放下外衣,向河边跑了几步,又想起了手表,他急忙摘下手表,又跑去放下,才跑到岸边跳下水去。当他们把狗拉上岸后,狗很温顺地趴在索力涅的身上,好象根本不认识坐在旁边的医生——它真正的主人。在这个一个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成功的心理医生,哈瑞斯顿沉着、冷静的,文雅、理智的有条不紊的行为模式,以及他高度的自我意识也许是使他获得某些方面的成功的个性特质。然而,使他受到局限的也可能恰恰就是他的强烈的自我意识。而索力涅却以她“无我”的魅力,冲破了自我的局限,获得了无量智慧的力量。正是她的“无我”,显示了佛学中所说的无量智慧的喜悦和自由,让病人,植物和狗,甚至于心理医生都发生了改变。

        现在我请大家一起来看,在索力涅身上突显的个性特质中的单纯、坦率、热情、善良,恰恰与心理咨询特质中的一些非技术性特质相吻合,这是比技术更为重要的要素。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想象那个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女演员为什么能够治病了。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点评只能简略谈一点个人感想,对大家的思考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事实上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可能还有更多留给大家去思索和探讨的空间。感兴趣的朋友,以后有机会可以进一步探讨!

    谢谢大家!

 中心地址:昆明市吴井路百富琪商业广场A座15-16楼1522室、1622室(春城路与环城南路交叉口) 电 话:(0871)63147280 15368064933  邮 编:650200
  凡本站文章,任何网站、媒体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云南心理咨询培训专网"和网址 www.xlzxpx.com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
网站统计 滇ICP备15006988号